2017-8-29 14:42 /
算是把《声之形》看完了。京都在画面效果上的把控确实是极致,虽然惊艳的场景不多,但细节描绘非常到位。

这部作品主要的争议集中在剧情方面。我没有看过原作漫画以及山田尚子监督的采访,所以仅凭动画展现出的效果来谈谈我的看法。

我觉得这部作品在剧情思路上本来没有硬伤,但在对人物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导致这部作品的观感非常奇怪,甚至到了很多人反感的地步。

----------

分析得有点琐碎,凑合着看?(重新审查一遍感觉废话真多,多到不知道怎么删(bgm38)......)

----------

首先,这部作品的主题,在我看来并不是残疾或是校园欺凌。那些是作品涉及到的内容、使用的方法。因为如果它是为了探讨“‘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么这部动画在拍到大概前20分钟的时候(一开始回忆的部分)就已经足够得出结论了。

小学时候发生的事情可以概括为:“西宫来到学校”->“西宫因为听力问题给班级添麻烦”->“好事者开始捉弄”->“捉弄上升到欺凌”->“事情公开”->“男主变为被欺凌者”->“男主与西宫斗殴”->“西宫转学”。

班级的氛围,几个典型人物,基本上就把原因说清楚了:一个是学校的消极处理;一个是“读空气”的氛围使异类被排挤;往大的说就还牵扯到日本社会的各种顽疾。

学校在对待西宫的问题上很欠考虑。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求朗读文章,试图平等对待西宫;可后面又请来手语老师教手语,又搞差别。让听力障碍的人说话肯定会有人调侃取笑,何况班上学生的特点老师不可能不清楚,会发生什么都是明摆着的事情。后面西宫妈妈把问题告到学校,学校的解决方式也显得很敷衍。这些消极处理等于说是放任这些行为发生而不矫正,更重要的是(小)学生欺凌者在长大以后能顺理成章的洗去欺凌者的身份,但他们留下的灾害却确实发生了。这些欺凌行为都应该是在学校里被预防的,而不是放任着等参与者自己忘却。(更心寒的是西宫转学走了之后老师都不知道之前一直是她在浇花写日志......)

而“读空气”这一点,其实不只是在欺凌部分出现,整部作品里都贯穿着有提到这一点。为什么西宫硝子被设定为“听力障碍者”而不是其它残障者?一方面是剧情需要,另一方面也隐喻“听不到空气”、“读不懂空气”,这也是为什么男主在得知西宫有听力障碍时说“糟了”。男主知道西宫会因为听力障碍被孤立,知道“读不懂空气的人”是无法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好生活的。但又没有办法,因为他也要跟着氛围走,他也要维持自己在圈子里的身份——亲近西宫的举手学习手语的同学就因此受到连带的排挤。而在事情公开之后男主作为(唯一的)代表成为被排挤者,也是一定程度上的巧合和报应——恰好就是男主拔助听器拔出了血,恰好就是男主被老师点了起来。于是氛围确定,男主也无法反抗。

欺凌之类的前面小学的回忆就已经说得足够了,所以后面大量的篇幅其实越过了“欺凌”,只是将其作为后面探讨主题构建的基础。实际上重点探讨的是“如何处理责任”的问题,扩大一点就是“成长、变化”。

男主面临的是自己曾经作为欺凌者欺负西宫的事实。男主欺负西宫,算是半自愿的。周围同学的风向是外部原因,而内部原因就在于男主嫉妒女主对“包容”、“原谅”的态度的坚持。这份强大跟自己对比,实在是太高了,高的让作为正常人的男主感到自卑。于是在与西宫扭打的情节中,他反复地强调西宫的“虚伪”,试图把这种坚强归为虚假,由此拒绝承认一个身体上弱小的残障女生在精神上比自己高出许多。不过即使西宫坚强,但也是有限度的,超过了自己努力忍耐的限度,于是就出现跟男主打斗的情节。

而与西宫分别之后,男主到了初中高中,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弱小。他没有办法正面接受别人的排挤,在高中甚至不敢抬头看人。这时候他才逐渐明白了自己对西宫应该背负的责任,对母亲(为他的行为擦屁股)应该背负的责任。当这份责任连同周围同学的排挤一起压垮男主时,他选择了轻生。不过轻生未遂,男主继续过起他恍惚的生活。这是作品传达出来的第一个观点:靠死亡来消除责任是恰恰是用逃避这种愚蠢的方式给自己背负新的责任,哪怕自己已经死了,由于自己的死导致那些牵挂自己的人需要背负更多,而以前自己背负的东西却又只是被搁置而并未消除。这样做是鲁莽的、愚蠢的。

标题《声之形》,全片看下来之后我差不多有了一个大概的理解。“声”一方面指西宫的听力问题,一方面暗指环境(舆论)的声音(包括其它交流方式);而“形”不仅意味着说话者,还有由“声”而导致的实际行为(比如欺凌、排挤、理解、原谅),相当于“话语的力量”,既有好又有坏。(不知道山田的采访里怎么说的,怕不是要扇我耳光(bgm38)

女主因为听不到所以很难跟进环境,而男主即使捂上耳朵也依然能够凭经验猜到周围人的声音。捂耳朵代表主观上的拒绝,拒绝直面周围人的异样眼光,这是男主在作品前期的态度。男主真正开始变化,应该是从帮助小胖开始。小胖算是男主第一个直面面对的高中同学,两人之前应该都算是学校里的落单者。在小胖(无意识)的开(ji)导(tang)下,男主逐渐打开心结,坚定了要与西宫和好成为朋友的信念。(这段动画的表现我觉得是非常到位的,既确定了小胖的形象,又利用这种积极开朗的氛围暗示了男主的变化方向)

在小胖的帮助下男主见到了西宫和妹妹。这段剧情主要有三对话:男主与西宫,男主与妹妹,男主与西宫妈妈。第一处已经提示了西宫对自己的不在意,而第二处男主被妹妹说成伪善者——如同小学时男主对西宫说的那样——则更尖锐。两次提到“伪善”,但实际上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伪善”:西宫的“伪善”是对他人的真善,代价是对自己的不善(有时候包括一些自己人,比如妹妹,但事后还是归到自己头上),综合起来是“伪善”;而男主的“伪善”是对他人的伪善(其实这里已经有一点真的成分了,但从妹妹的视角应该还坚持是虚假,这恐怕和西宫妈妈的态度有关),对自己则是真善,综合起来是“伪善”。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是不怎么认可对真善与伪善进行划分的,界限太难画了,很容易出现要么就都是伪善要么就都是真善的情况,相比之下对行为的划分则稍微容易一些(虽然也很困难)。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在这里两种“伪善”指向对象的区别,一个是对他人,一个是对自己。

第三处男主被西宫妈妈打是说的是“对不起”则更加明显,意味着这时候男主其实已经转变得跟西宫非常接近了。那么反过来以男主为基准考察西宫的言行,其实就是一种愧疚的责任感导致的。

这样的表现方式使得之前西宫行为的原因有了另外的解释,也就是说西宫并不是一个坚定强大的圣母,而是一个自卑的女孩。一个残障女孩把所有的错误和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并不是出于圣母般的爱,而是“真心觉得”是自己的错,自己应该承担。单就这一部分而言,动画的价值观是歪了的,是表现方式的锅。

但这并不是我在开头说的“不协调”的现象,虽然它确实让我大失所望,甚至可能令某些残障人士感到反感。不过这部片子作为一个整体还是不妄下结论?

以与佐原见面为契机,故事里之前出现的角色开始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重新联系到一起(尤其是植野)。而与此同时硝子的听力状况持续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她选择积极回应,尝试克服自己的障碍,像正常人那样说话。剧中改变发型也正是预示着改变。时间点是在和石田一起见到植野之后。植野的嘲讽在硝子眼里是因为石田护着她,而这嘲讽是对着两个人的——她和男主。因此这个时候硝子的改变是有限的,仍然是以他人为本位,而不是为自己(至少主要是为男主)。“自己又成了祸根”这样的想法仍然根植于硝子的脑中,而这为后面的剧情埋下了危险的伏笔。

以“变化”的角度来考察的话,那么对面的植野无疑是“拒绝变化”的人。她拒绝变化,拒绝成长,希望回到过去和男主几个小混混一起的时光,因此她升入高中后在意的仍然是男主和岛田这些人,否则凭她的能力在高中早就能继续跟另一波混混搞好关系变成“成功”的“社会人”了。

植野视硝子为朋友关系的破坏因子,因此对其倍感讨厌,而这份讨厌在游乐园的部分终于爆发了出来。游乐园里男主与植野的对话,植野说的是“拒绝变化”的相似,臆断男主没有变化,仍用过去的眼光衡量石田,因此试图让石田与岛田和好。而男主说的则是表明自己做出改变的决心。可是他发现自己做的事情和植野其实没有什么不同,他也是在赎罪,而方式也是将破裂的关系和好。因此最终两个人还是“相似”,于是植野在问石田是否讨厌她时,石田回答“是”,不仅意味着男主对植野做法的讨厌,也包含有对自己的讨厌。

在摩天轮上的对话里(这段不得不说西宫妹妹的机智),植野提到她和硝子同为“被讨厌的人”。这里“被讨厌”指的是什么?——植野视角中两人相互讨厌。而硝子的回应是?——拒绝讨厌他人,不愿这么做,但同时却保留对自己的讨厌。对自己听不见的讨厌,对自己读不懂空气的讨厌,对自己碍手碍脚的讨厌,一切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

这时的男主也讨厌自己,这是与硝子的相似性,但不同在于:男主讨厌所有像自己这样该讨厌的人,而硝子讨厌的始终只有她自己。男主说“要让西宫喜欢上自己”,从这里其实已经可以看出剧组对主题的另一个回答:不要背负不该背负(多余)的责任。把所有责任都背负到自己身上,然后凭借自己的意志去坚持——这是非常危险的,搞不好就会崩溃。这为后面的剧情埋下了伏笔隐患。

川井的性格意外地引爆了男主在高中的关系,加上机缘巧合植野参与进来,直接导致了桥上众人关系的爆炸。男主从遇到小胖开始逐步联系起来的人都相继离去,只剩下硝子和妹妹。

西宫奶奶去世的情节的作用我一直在思考,但还没有很好的答案,但至少作为一个转折契机是恰当的。在散步时硝子向男主表示“和我在一起会变得不幸”,这明确表明了硝子对桥上发生的事情的态度,仍然是把一切都归因到自己。

为了打破“不幸”的诅咒让硝子接受硝子,让硝子喜欢硝子,男主石田在之后的几次外出中都刻意摆出亲近的姿态——就像小学时硝子试图靠近植野那样。小时候硝子由于自身条件的原因没能读懂空气,而这时的男主却是不得不做读不懂空气的事情,为了自己的目的——让硝子改变。

而硝子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选择上的矛盾,但却存在心理上的矛盾。一方面自己希望和石田一起,但“不幸”又深深地刻在她的脑海中,使得硝子不得不面临巨大的压力。而这压力,终于在烟花大会时爆发。硝子很强,这导致她表面上没有被他人察觉到异样,石田没有,妹妹没有,妈妈也没有(小学的时候也是到了助听器大量丢失才被发现);但她又没有那么强,这导致她最终还是在这样的重担下崩溃了,选择了眼下对他人最好的结果,也就是轻生,由此来消除一切不幸。

但这是条已经被否决的路,因此需要有人来阻止,而这个人是同样讨厌自己而最终没有轻生的男主。从剧情安排上说是巧合,但实际上和男主的遭遇一起也表达了制作组的意思:自杀不是解决的办法。

病院里硝子和植野这段里,植野说的那句“我最讨厌像你这样只考虑自己的人”是从另一个角度对西宫硝子进行的解读(剧中其他很多人,包括植野自己其实也中枪了),实际上可能也代表了剧组对西宫行为的批判(虽然由植野来说这话可能在安排上会让人不舒服,因为依照前面的剧情来看植野应该是被设计成一个让观众反感的角色。不过这样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因为植野虽然性格不好,但显然也不笨),也就是说西宫做的一切其实都是在为自己消除罪恶感,而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什么后果。石田没有成功救到自己,石田就得为西宫的死背负罪恶感;哪怕石田根本都没看到西宫,妹妹和母亲也得要为西宫的死而感到愧疚。这是十分自私的行为,是仍活着的人不应采取的举动。

(另外吐槽一下病院干架的这个剧情,看起来好像西宫的妈妈一直顶着那张苦瓜脸跟别人干架,像是没有脑子一样,这待遇跟男主妈妈完全不能比啊。是有什么合理的解释动画没时间做出来吗?总之看上去非常奇怪。)

出院之后硝子看到结弦和妈妈为自己赴死的举动而感到自责,心里于是开始寻求改变,更彻底的改变。不是通过减少继续对他人产生“不幸”,以及不停地道歉这些消极的措施,而是积极地用行动去从实际生活中弥补自己造成的后果。“声”的力量终于转变为“形”的行动。对“坏”的畏惧终于转变为对“好”的努力。这是了不起的改变。而在硝子的奔波努力下,众人在这段时间里也有了或多或少的改变。

----------

到这里就不得不吐槽剧情的安排了,文章开头说的前后矛盾的部分就是这里,这段跑出病院的剧情爆发,实在是太......奇怪了。虽然剧情最后确实是需要一个爆点没错,但是这段实在是难以接受。意识流的部分理解不能,硝子跑到桥上的部分理解不能,男主怎么突然就拔掉一堆管子正常跑步的理解不能,更重要的是这里硝子的台词等于是扇了几天来四处奔波的硝子一个大大的耳光。本来硝子的改变已经被表达得很好了,结果突然来这一手又把硝子表现成了原来那个不断道歉的希望自己不在的人,最后还是由男主开导才打消轻生的念头。这段是在是看得太难受了,虽然在前期剧情的基础上想要在这个位置放一个合理的剧情高潮确实是很难,但做成这个样子也实在是太蠢。这样一来观众关注的点就从之前硝子振作坚强的转变被强行带到了硝子在不断地道歉。硝子在不断道歉,结合硝子之前是受害者,硝子道歉的对象是过去的加害者,很容易就引起观众的反胃,甚至由于这种印象认识误解了整部动画的主题。不得不说这里是一个败笔,虽然我也想不到在这里怎么样既创造出一个高潮又不让剧情变得奇怪(bgm38)

----------

对于最后的大团圆结局我个人是不反感的,不如说挺喜欢,虽然这个氛围和这部动画中间的压抑完全不搭,倒是和开头没心没肺的欢脱在气氛上比较类似(虽然完全是不同意义上的欢快),不过据此来传达积极的主题感觉也挺好。

植野算是被撕下了黑脸成了个傲娇,虽然还是有点别扭,不过结合硝子的转变来看也还是能说的过去,毕竟配角转变成长的过程没办法详细描写,而从台词来看很明显也是和硝子经过了不少沟通。和硝子应该完全算是和好成为朋友了,后面跟硝子手语互动也是非常可爱。(意外地觉得她跟西宫在一起会很萌?(bgm70)

岛田的这一波半洗白也还算是......过得去?

结弦不再只关注姐姐的事开始上学了,奶奶看到了会很高兴吧。

记不住名字的谐星小胖。

川井的千纸鹤。

佐原倒是没怎么变。

还有这个没什么存在感的男配,连特征都说不出。

最后男主也终于松开了捂住耳朵的手,重新倾听世界的声音,感受目击声音的形状。可喜可贺。

----------

总体看下来我个人是挺满意的,虽然情节安排上有瑕疵,不过至少可以看出不是在传递什么扭曲的三观。整片的氛围也并不是一直要强调欺凌和加害那种压抑的东西,大部分地方反倒是在往好处写。比如小胖骑男主自行车那段,往黑了写其实可以搞合伙诈骗?还有植野发传单那段,差点以为要出现什么不好的内容。但这些都没有出现。这部作品本身并不是揭露现实有多残酷,相反,作品是在相对温和的环境里探讨责任与改变,在经历压抑之后以积极阳光的方式给出一个所有人都幸福的理想结局。那些黑深残的东西对描绘少年少女的故事并没有多少正面的作用,只会让观众觉得更反胃。要是往现实方面深挖去写,不知道得写出什么样可怕的剧情(bgm38)

----------

瑕疵的地方之前提到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就是男女主的感情戏。塞得太生硬了,结果搞得作品既没有充足的时间详细展开使其合理,又把它摆到台面上,更难受的是有些地方不用感情又解释不过去,实在是觉得尴尬(bgm38)(这貌似是京都的特点?往各种作品里添加恋爱要素(bgm38)

----------

最后感谢京都,画面效果非常不错,手语这么复杂的动作动画完整还原出来实在是用心,还有很多演出分镜也可以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配乐也是很赞,对画面的衬托非常到位,比如OP部分光凭配乐就能对小学时的男主有一个大体印象,再比如从病院跑出来那段虽然剧情上怎么看怎么别扭,但不得不说音乐还是出色(支撑着我没有跳起来砸烂制作组的狗头(bgm39))。

----------

剩下一些零碎的悬案,希望有人帮助解释。一个是喂鲤鱼的情节,感觉整部作品一直贯穿着喂食,但好像除了表现西宫的善良就没有什么作用,是有什么象征意义吗?再一个就是全剧中经常有人物在角落里的镜头,两个人的话左边的人在右下角,右边的人在左下角,这种分割方式是有什么含义吗?还是说只是京都的特色(不能不品尝)?
Tags: 动画
#1 - 2017-8-29 21:55
(では、あなたは何故、ココにいるの? ... ...)
全片给我最大不适是小学校园欺凌那段,以石田他们“玩”的视角去演出,而后面情节又是表达欺人者终被人欺,没有西宫的视角表现显得对听障患者十分不友好。主题想讨论的应该是责任的问题,但是一直在表现西宫的善良和自负。
#1-1 - 2017-8-29 22:17
smileandyxu
嗯......我倒是觉得前期对西宫的描写还算合理,石田一伙人的描写也是挺到位,虽然会让人反感压抑。可能是我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后面了吧,忽略了前期对整体氛围的定调......听障我一直是放在元素和线索的位置上的,不知道对实际上听障患者观感的影响究竟如何,可能很多人是从这个角度批评这部片子?
#1-2 - 2017-8-29 22:53
Dusk_Raven
smileandyxu 说: 嗯......我倒是觉得前期对西宫的描写还算合理,石田一伙人的描写也是挺到位,虽然会让人反感压抑。可能是我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后面了吧,忽略了前期对整体氛围的定调......听障我一直是放在元素和线索的位...
可能和宣传有关吧,我最初是看到少见的残障题材去看的,之前微博上也看到有听障患者觉得不适,指出特别是助听器那里,丢了那么多学校才开始介入而西宫那种助听器的价格并不便宜,这一段在片中作为导火索之一在情理上却有点说不过去。
#2 - 2017-8-30 01:37
(受不了共趣人啦……不行还是得受住)
又看了一遍,果然还是觉得恋爱的情节最奇怪,最影响观感。
#2-1 - 2017-9-11 13:40
邹芬
同感,主要是总感觉不知道为什么会喜欢;但是表白那段真的很有爱啊,获取都因为对彼此之间怀有愧疚,更加的注意对方,然后产生了喜欢的情绪,而且表白是发生在西宫去检查发现自己只有一只耳朵能听见,再就是目睹了植野与男主开心的交流自己却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的情况下.他也想表现出自己的活力的一面,也想和男主用语言交流,她真的很努力.再就是西宫咧嘴笑的样子真的是超级美啊
#3 - 2017-9-3 23:33
(盗号狗不得好死……)
鲤鱼和恋爱同音(koi),算是山田尚子玩了个双关吧。
至于那种奇怪的构图……我不知道该作何解答。

声之形我初看观感还行,但是看了一篇听力障碍人士的评价之后,瞬间感觉不舒服……
#3-1 - 2017-9-9 13:19
smileandyxu
阿里嘎多~

这周在补漫画,也看到了一些听障人士的负面评价。就片子本身的内容来看我反倒觉得价值观并没有太扭曲。准备整理一下思路。
#4 - 2017-9-9 00:41
(宇宙大鲸鱼)
佐原她变!!!!!!!变瘦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