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3-6 10:31 /
之前经@laoism的邀请发的评价在这里: http://bgm.tv/group/topic/311814#post_1213794

给自己存个档之后复查。

STAKEHOLDER

第一印象,字太多了,心理描写都直接塞到读者脸上?良好的心理描写是让读者自己体会出来,而且女性也不是这样利弊权衡的分析性思维。

前几页就已经看出布局,布局在表现女二善于通过扮演进行心理操纵,而女主是无主见被动性格,所以之后出现的桥段都将是字面意义上“牵着鼻子走”(第10页)。所以出现偷拍勒索当然也是女二设局。之后大量H比较分散注意力,百合中加入异性恋的H的确可以增强病态感,但对于关系和心理刻画并无直接帮助。实际上过多的H对百合是有负作用的,百合关系的核心是深刻的情感联系而不是性,篇幅将决定重点。

女主和女二的动机都没有丰富历史原因的支撑。女主反映出来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女二的动机从文本理解是一个简单的占有欲,从画面来理解只能解释成人格障碍(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跟文本是不一致的。而且这种占有欲的刻画是不太写实的人格障碍,因为典型占有欲是为了保证依附关系稳固性而产生的一种防御机制,如果女二的需求只是要把女主拴在身边,完全有其他方法更简单的方法可以实现(尽管现任社长想除掉女主)。如果采取一种进攻性的方法,与其本来需求南辕北辙的话,那只能是人格障碍了。结局刻画女主被女二物化,女性不是这样看问题的。这种物化的想法,我觉得作者是男的。

总评:作为一个刻画百合关系的作品,虚构了某种不太写实的病态,过多H冲淡了心理描写,以现实主义百合批评的标准来说是不足的。当然,如果以性癖卖点的观点来看倒是挺好的。

天使のパラフィリア

异世界设定,不看

悪魔の証明

我又看到典型的分析性思维(reductionism),女性不是这么想问题的。

我认可这个作品的历史创伤设定。父亲为强迫症、偏执,母亲为感情依赖、分离焦虑,争执导致母亲劈腿,于是父亲自杀,女二因此重演父母性格。这个设定是可以的。

女二首先重演了母亲的分离焦虑,对女主跟男人的关系疑神疑鬼。然后重演了父亲的强迫症,对女主进行拷打试图证明女主的忠诚,动机是获取安全感。但女二潜意识明白这种拷打从本质上就不可能证明任何事情,女二将机械地拷打动作视作一种“我正在解决问题”的符号来缓解焦虑,但又因为本质上无从缓解焦虑,而不得不不断加强拷打强度。

结局作者通过女主的心理活动来向读者证实女二的行为的确是无意义的,以讽刺的结果提出了作者自己的主旨。

总评:以强迫症和分离焦虑为设定很好地演绎了一出西西弗斯式的讽刺剧。心理描写的确是作者的弱项,心理描写中的分析性思维也很男性化。直子式的心理描写精妙之处在于并非直接刻画,而是通过客观行为侧面反映出“女二对女主想法了如指掌”。“一个角色知道另一个角色在想什么”这种微妙的状态是很难控制的。

此作作者的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主旨是这样的:维持稳定感情关系所需要的满足感(安全感、关爱、认可、支持)只能被对方以自由意志而给予,不能向对方索取,非自由意志的给予被是为不真实、没有价值的。一种负面情况是,而如果对自身或者对方缺乏信任感,仅靠自由意志的给予无法提供稳定所需的足够满足感;另一种负面情况是,如果对对方自由意志产生怀疑,便会格外掩盖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以避免索取的嫌疑,客观造成对方难以针对性地满足需求。(后一种负面情况的一个现实小例子就是男女关系中相互送礼,女方故意不说想要什么,男方不知道送什么,送了之后女方又不高兴。)

总结

并不是说女性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分析性思维,对女性情绪性心理的刻画依然是一种分析性思维就不切实际了。

仅从特殊元素的组合上评判他的作品是挺新奇的。如果从心理描写的细致性和真实性上则是不足。这里评论的目的是对“为什么我感到被喂屎了”这个问题提出一个心理学的解释及其现实意义的延伸。
Tags: 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