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 04:37 /
第五话,我吐了。

呕吐物里面,除了刚喝的牛奶,还有不少胃酸,看起来很像精液,很恶心。

这不是动画第一次用血淋淋的故事把观众带入思考与争论。一定,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儿童,精神障碍者,本身不得参与立法。

既无立法之权,便是要被强迫遵守那健全者们制定的法律。

那接受一定程度的特殊保护,减免一定量的违法之责,是理所应当的。

这不单是强大对弱小的慈悲,也是防止对权力缺损公民的迫害,是人道与法的精神合二为一的文明成果,不可轻易否定,何况是通过一个动画。

---------------------------------------------------------------------------------------------------------------------------------
我很不明白这部动画。

那些受害者为什么都是如此善良又弱小的女孩子?那些反面形象不是一身肥膘的蠢猪,就是一脸混蛋的衰神?

这部动画用一个片面角度去渲染矛盾,刻意去激发人的一种复仇心。产生把精神障碍患者等同于危险分子,潜在犯的错觉。

其实身边并没有动画里如此多的悲伤与不甘,矛盾亦非到了不可调和。

那些的暴力犯罪,只要证明有预谋、有计划,则绝不可能通过一纸医学证明(合法)去脱罪,即便他花3000万请的律师是古美门。

这夸张离谱的案件真的有过么?那个因为司法败坏而堕落的哥哥真的存在么?我们真的需要二十面相让活着变得更有尊严么?

我们要的,难道不是用更有知识的大脑去解决那些曾经犯下,又即将发生,顺理而不成章的错误么?

凡事不思,则凡事可忍。



这部动画,否定人可以用智慧协调社会,鼓吹司法沦丧,道德沦丧。否定人可以与异己者相对和睦的生活在一个天空之下。却在一个人活扒了另一个人的皮,被绳之以法之后高喊“正义已死”。

我见过一个人,或许可以称呼为人。

他在街上对过往的每一个女性露出生殖器。人们或者恐慌,或者愤怒,或者躲避。而他却不停的在笑,很开心。

我不清楚他还知不知道那些过路人是自己的同类,他是否还和我在一个世界。

这等惨状,或许并不比那风中飘荡的人棍尸首带给我的悲伤更少。


保护儿童的条例可以废除么?如果你觉得,儿童残害别人的情况远远多于成年人侵害儿童,那它就可以废除。

事实是正相反。

保护障碍人士的条款可以不要么?如果你觉得残障人伤害健全人的事件,比遭受健全人伤害的时候更多,那它就可以不要。

事实是正相反。



而在写这些东西之前,我呕吐之前。

被这部动画描述的丑陋罪恶刺激,感到愤慨的同时,我也被这部动画着意释放的性元素激发到勃起。

是的,暴力变态的性犯罪,很可怕、很可耻。而你却喜欢看它。

这是我,也是这部动画的可笑、可悲之处。











Tags: 动画
#1 - 2017-1-10 07:18
(May the life be fulfilled and full of pony)
犯人试图钻法律的漏洞脱罪;或由于不满法律的判决决定亲手制裁罪恶之类的故事不仅是动漫作品中,更在影视作品中(尤其欧美)都是被用烂的剧情。

乱步奇谈只不过是在故事的节奏和叙述上做得太差,让他的剧情显得勉强又可笑罢了。

就拿第五集来说,这集的目的就是在20分钟的播放时间内试图让观众理解加贺美的堕落,而它所用的方法就是1.把犯人画的面目可憎,让观众倾向加贺美;2.让一个看起来单纯可爱的妹妹角色被害,‘强迫’观众同情加贺美。所以无论是犯人还是妹妹,只不过是作者用来给加贺美的行为‘找借口’而推动剧情的工具,也就是刻画不到位的龙套角色。

于是这集糟糕的节奏和刻画不到位的角色只能让观众感觉‘加贺美的堕落’这个结果既勉强又不真实。

所以乱步奇谈并没有像你说的试图从很负面的角度看待社会,描绘丑陋犯罪之类深刻的目的。。。只是剧情很老套,叙述又太差罢了
#1-1 - 2017-1-10 10:09
摩砂雪
本来想举几个影视剧,对比下其中的天差地别。后来想想算了,这本身就是个填档期的low剧,对它一切结构上的分析都没有诉诸于文字的价值。

你既然替我说了这件事,那我能问问阁下,你可看过任何一个题材类似的西方片子,用这种方式与观众对话:

先用不男不女的角色,挑逗性的台词,人皮椅子,潮吹放尿,监禁以及不断的性暗示把观众调戏成变态,然后又告诉你“看吧,这就是变态干的好事!”


我不认为在这个问题上的深究是无的放矢。

模拟现实,涉及大量警方形象,使用限制级画面的动画,不可和其他类型片子等同视之。


变态就是变态,精神障碍就是精神障碍,使用不负责任的超离奇故事,强行把两者结合。造成----精神障碍=变态=无罪通行证的错觉。

观众对执法者信心的丧失,或不断模拟自己或者自己的亲人遭遇这类超低概率事件的场景,恐吓自己。对被认定无害的人群加以歧视与指控。

我不认为这是此动画应该去做的。

《柯南》我会这么去说么?甚至《死亡笔记》描述的足以颠覆社会的大量死亡,都比这个片子更有人情味。

它没有温度,没有悲剧之后对观众的温柔安慰。

撒发着令人不寒而栗的绝望气氛。很多人被它所伤害。

岸诚二这伙人,这次真的很过分,不可以这么去拍这类片子。不可以这么卖乖。
#1-2 - 2017-1-10 11:25
京阿尼爱阿拉漫
摩砂雪 说: 本来想举几个影视剧,对比下其中的天差地别。后来想想算了,这本身就是个填档期的low剧,对它一切结构上的分析都没有诉诸于文字的价值。

你既然替我说了这件事,那我能问问阁下,你可看过任何一个题材类似的西...
秀吉性别角色的增加算是前几年动漫角色设计的一个趋势;‘人间椅子’算是从字面上对乱步小说的引用;被关起来的女贼明显是个不该被认真对待的穿插喜剧的角色。我不是很喜欢乱步的作品,他的小说看的不多,但他的风格本来就很猎奇,经常涉及病态的犯罪心理甚至有性之类的主题。所以作为一部向乱步致敬的动画,有这些元素也很正常吧。

至于变态装成精神障碍脱罪的电影,一级恐惧(Primal Fear)挺不错的(我忘了电影名字,好一通找。。。)

且不说这部,或这类题材的作品会不会真让观众‘对执法者丧失信心’,我觉得至少乱步奇谈之所以显得没有温度,只是因为它生硬的剧本和刻画不到位的人物不能吸引观众吧。至于加贺美,像他这样由于剧情需要,随便死个配角就突然黑化了的例子也不少吧:樱满集,还有夏洛特里的男主之类的。

我也没有觉得这动画很绝望啊,结局我记得也算是个happy ending,就主题来说也有太多动画比它黑暗得多,机魂,尸鬼之类的,就连钢炼我觉得都要更黑暗。

说到底,这片只能算是一部有些想法但叙述很不到位,很快就会被观众忘记的中等偏下的普通作品吧
#1-3 - 2017-1-11 15:22
秘则为花
摩砂雪 说: 本来想举几个影视剧,对比下其中的天差地别。后来想想算了,这本身就是个填档期的low剧,对它一切结构上的分析都没有诉诸于文字的价值。

你既然替我说了这件事,那我能问问阁下,你可看过任何一个题材类似的西...
岸诚二搞了一堆猎奇元素,大概是基于他对江户川乱步的庸俗化理解吧,毕竟这番名义上还是用来致敬乱步…

江户川乱步现如今是被视作本格派大师,但是他的小说里也有浓厚的变格派元素。他在《幽灵塔》的开篇就说这段故事“其离奇恐怖的程度恐怕无人能比”,在《人豹》里写马戏团里的女人被老虎啃噬,观众竟看得津津有味,以为是逼真的表演,在《蜘蛛人》里面塑造了一个肢解人体、并将其制成艺术品的愉快犯。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以离奇怪诞为特点,以让人毛骨悚然为目的。

江户川乱步喜欢描绘这类丑恶的事物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他受爱伦坡的影响颇深,擅长营造“艺术恐怖”;二是日本的物哀思想,天然具有精神推理的特色;三是他生活的明治时代正是英美早期推理小说被译介入日本的时代,这时候尚没有流派壁垒,这些小说又或多或少带有哥特、恐怖的元素,被他继承了下来。但是,岸诚二显然没有考虑到乱步作品的文化背景,直接把20世纪初的妖异美学复制到当代,把这番弄成了宫崎勤事件,明显是心有余力不足,这锅他必须要背。

最近刚补完长滨博史的恶之华,不得不说想要恰如其分的表现“丑恶”也是需要功力的,我也是顺着波德莱尔往上摸到爱伦坡再回到江户川乱步的。如果说波德莱尔是爱伦坡诗学的继承人,那么江户川乱步也就是爱伦坡小说的继承人。波德莱尔提出的最重要的美学思想便是“丑”的审美性,也无怪乎江户川乱步执着于描写精神病状、异常心理,只是在这番里被low逼化了(bgm38)
#1-4 - 2017-1-19 05:38
摩砂雪
秘则为花 说: 岸诚二搞了一堆猎奇元素,大概是基于他对江户川乱步的庸俗化理解吧,毕竟这番名义上还是用来致敬乱步…

江户川乱步现如今是被视作本格派大师,但是他的小说里也有浓厚的变格派元素。他在《幽灵塔》的开篇就说这段...
你楼上的新文,我点不进去怎么。一点就回主页了。
#1-5 - 2017-1-19 17:19
秘则为花
摩砂雪 说: 你楼上的新文,我点不进去怎么。一点就回主页了。
好像是命中关键词了,导致仅好友可见(bgm38)
#2 - 2017-1-11 15:07
性元素?我只知道这是个基片……
#3 - 2017-1-11 18:59
(买漫画切记远离烂店“漫爵”&“神话典传” ...)
我一开始也吐了
后来看下去发现,根本没有吐的价值,low到不值得吐
#4 - 2017-1-11 21:17
这部片,
前1/4在说本格推理,类似《古畑任三郎》那样,吸引了我注意力,因为除了万年小学生外这类题材很少,看简介又是挂着江户川乱步的大名,开始追;
萝莉控事件开始,变成了社会推理剧,又搞的跟《相帮》中后期的剧情那样,通过案件看社会正义了,虽然对把小女孩弄成水泥人这段我实在是有点坚持不住(我对恶心物的忍耐点比较低),但还是继续看了;
再往后,十二面相这个定义出现,然后出现群体性蔓延,故事从社会推理变成了纯社会剧,变成了誉田哲也写的《鸠》这种风格,或者说在根源上变成了"V字仇杀队";
最后再揭示这些玩意儿是主角的基友搞的一个PROGRAM,成了神棍编程师操纵社会群体意识的伪科幻。

这部剧的“欠点”就在这里——过于“四不像”,我作为观众的心情无法跟着剧情起伏,只有水泥人偶啊,警察的妹妹被残酷的杀害啊这种“猎奇SCENE”还能挑动我的情绪,让我愤怒化,想看凶手被十二面相惩戒,但主角又在否定十二面被没有被法律认可的群体正义的民粹主义,越看越矛盾,最后只剩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