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5-8 01:04 /
闲来无事,重温了一遍《交响诗篇》。

同上次一样,内心里思绪万千,场景反反复复地回放,倾诉欲如泉涌,但却没办法完整地投诸字句,说出来已然成了只言碎语。

说起共鸣,整部作品在宏大的世界中描绘的传奇般的恋爱,实在是难以让人产生太多的共鸣,作品中的人物塑造虽有血有肉,但其中大大小小的故事未免理想化,英雄化。当然作品讲述的本身就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故事,作为纯粹的观众在一旁欣赏,便已经十分震撼了,由此也确实明白了,共鸣并不是引发欣赏完文艺作品之后贤者时间的必要条件。

说起对作品的解读,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优莱卡,每个人对故事也都有自己的理解。05年的作品,关于故事里种种定是有许多前人解读,写下解读,是观众写下了自身对作品或作品某些内容的理解,无关正误,所有的“我觉得这个解读才是对的”或是“我觉得这个解读更加接近真相”其实都是“我自己认同这个解读”而已。

说了些没用的,自己差不多也冷静下来了,下面说作品中的事儿。

1、滑空。浪漫时髦的运动,搭配光粒子、飞鱼,勾起观众对自由的无限神往,有谁不喜欢天空,不渴望飞翔呢?

2、邪恶的政府。文学作品中比较典型的矛盾来源,年轻人们崇尚非主流文化,反政府让他们觉得自己很酷,很朋克,又有正当性。

3、人物情感的描绘。虽然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有血有肉,而且也有些前后的成长和变化,但难免有些小瑕疵让人觉着矫情。譬如塔尔荷在霍兰德受伤需要兰顿输血时的态度,三个孩童的心理变化描绘的用力过猛,安妮莫奈突然之间意识到自己喜欢上了多米尼克那段略显滥情的独白等等。

4、设定上的问题(个人)。星球上智慧生物的苏醒会超过界限,进而导致宇宙的毁灭等,故事后期对设定的陈述似乎有些难以令人信服,不过这同上面一样,也仅仅是个人的感受罢了。

5、人与科拉利安。作品中从宗教的角度解释倾向于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理解成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似乎也理所当然。作品本身就在向我们传达兼容并包的思想,所以无论怎么想都是合理的吧。

6、兰顿与优莱卡。诺鲁布大师教导我们:只要可爱就行了啊!管她是什么生物呢。所以勇敢的少年们请遵循自己的内心,有爱就去追,趁着能为爱情义无反顾的年纪,好好地享受青春吧,万一碰巧就拯救了世界呢。(哈……为什么此刻我却怅然若失

7、这部作品是否具有一个难以名状的悲剧内核?兰顿和优莱卡,他们真的能顺利地在一起吗,一年的时间里没有回去见爷爷,这到底是在说明什么呢?


Tags: 动画
#1 - 2016-5-8 04:32
(Moles and Skylarks)
安妮莫奈的情感描写绝对是失败的,交响诗篇是想通过前后强烈对比造成冲击感,然而转折太敷衍,轻(zhi)描(jie)淡(hu)写(lue),却把浓墨放在最后的滥情上。
设定的描述,前面铺垫很长,逐渐揭开世界观,不觉得突兀,反倒是最后一些逻辑上的问题没有解决牵强收尾,也许是感性压制理性的有意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