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9-4 19:57 /
在一个女生的日志里看到了她引用的对梵高的解读是“近乎天真的热情” 这个评价跟我印象中的实在是不一样 于是和她一样去看了bbc的纪录片power of art。
梵高,偏执的印象派画家 这样官方的说法说实话我在看这个纪录片之前无法这么描述 毕竟自己不是个学美术的 所以对于印象派还是一个很空的概念
但看完以后却对了梵高有了其余的了解 因为人的感情是相通的 我尽管不能拿出多么逼格的文字来赏析他的作品 但是草草地看完他的一生却也能有点理解作品背后折射出的三观以及感情
纪录片的刚开始介绍了他的很多重身份
一个穿着脏皮夹 满口恶臭 大晚上会在酒店里拉着别人畅谈莎士比亚的书虫
一个自认为能给那些贫民窟的人带来希望的传教者
一个近三十岁才开始创作的画家
梵高的早期作品的色彩就像是“满是灰尘的锄头在清洗之前的颜色”画笔在他的手中像是把铲子 粗糙且不正规。
而后他的作品就开始了转弯 官方说法是“一个荷兰青蛙再被印象派吻过以后就变成了一个创作彩色绘画的王子”。
但他的辉煌的确是在晚期的时候 在他的精神和身体都到了崩溃的边缘
那个时候作品有没有被卖出去对于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它们是他和病痛作斗争的一次次记录
在1889年他给自己画了最后一张自画像 这幅作品中 他的头上有着一个个漩涡 它们随着他的头发而起舞 当我们被它吸引的时候其实就是一种衍生 类似于偏头痛的那种感觉 这些无知的跳动随之便传遍了他的身体 这是精神和身体都要崩溃的边缘 但是画中的人却显得沉静而又严肃 他的确是没有屈服
相反他的内心坚定无比
“提奥 我一直想要恢复 但我不知道在我恢复以后还能不能达到疾病给我的创作灵感“
这是整个纪录片中我印象很深的话
到了人生的最后也是他情感迸发的时候
麦田群鸦诞生了
他把画布上的一次精神剧变酝酿成了一次革命 然后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在1890年他选择了自杀
而他死的那一刻确实是他的人生意义被证明的那一刻
今天梵高的作品早已是天价 然后比起这些他更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改变人们对于艺术和自然的看法 他持有一个热情的想法 他希望别人通过有力的画笔和炫目的色彩去感受到那些人,那些花,那个孕育着我们的自然 他只是希望我们打开胸怀放眼世界而已。
这次感受大概是17年以后第一次了解一个画家 所以我相信不管一个人他的作品有多么粗糙他的笔下也一定有他的热情与温柔。
星空 咖啡厅 红葡萄园 播种者 向日葵 靴子.....
这些作品也的确那一时刻的梵高真挚的感情 绝望到毁掉自己的地方或者是充满生机而又热忱的地方 世人对于梵高的印象只是一个才能出名的画家 然后却忽略了他对艺术追求的本质
一个用尽一生在燃烧自己的人在伪善者的眼里就仅仅成了可怜形象 这大概也是少数当代艺术家不愿看到的一面吧。
然后艺术家却大都都如此 再被死于不死不断威胁的状态中活着 所以在很多人印象里这些人大概都和 自杀 心理疾病这些词语挂钩 然而我觉得他们生存的空间有多狭小他们的想象就有多广袤 虽然说我也不是很懂就是
纪录片的最后是这样一句话:
“我在大多数人眼中,是个怎样的人?一个无足轻重的人?一个行为古怪的人?还是一个令人生厌的人?一个现在没有社会地位将来也不会有的人 一句话:万千俗人中最俗的一个人 好吧就算这些都是真的话 有一天我会想通过自己的作品想你们展示一个无足轻重的人他的心中到底有什么东西?”
看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了 再联想到他的作品是透露着“近乎天真的热情”心中也有了无限悲悯与辛酸。
最后以一句话来收尾:
我希望自己走到人生的终点时,以最深的爱和静静的留恋,回味自己的人生,还带着“啊,我还想画那种画”的一番留情别绪,永别人世。——梵高
#1 - 2015-9-4 20:50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诈尸辣!